為呼應「全民原教」理念,深化教職員工生對原住民族教育與文化的理解,臺師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10月18日舉辦「山林獵人:綠野仙蹤」活動,帶領師生走訪新竹縣五峰鄉和平部落,探訪返鄉青農如何結合泰雅族文化,推動農事體驗與自然走讀,發揮部落觀光的文化效益。
原資中心主任黃志祥表示,馬賴農場展現了一種兼顧環境友善與文化推廣的部落觀光模式。從象徵祝福的「泰雅族批肩」與小米酒祈福儀式,讓師生浸潤於泰雅文化之中;到親手以竹子製作餐具,體驗族人運用自然資源的生活智慧;再到「地產地消」的餐桌理念,都讓大家深刻感受到農場主人對土地的用心與尊重。
相思樹下的回家路 青年返鄉聆聽土地與文化的回聲
秋季的和平部落氣候涼爽、土壤肥沃。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上,微風夾帶著果香與泥土的氣息,彷彿引領人走進山林的懷抱。踩上土地的那一刻,空氣中瀰漫著思念的味道,讓人有種回家的感覺。
原資中心Ipay老師表示,位於海拔約七百公尺的和平部落,氣候涼爽,最適合種植高冷蔬果。這裡的部落農場眾多,而本次特別選擇馬賴農場,是因為看中主人能將泰雅文化融入每一項體驗活動,讓學員在「做中學」的過程中,激發對文化與部落產業的連結與想像。
「稜線上的相思樹,提醒族人不要忘記回家的路。青年返鄉不是回到過去,而是找到心裡那塊地。」馬賴是一位返鄉青農,他深知原鄉土地資源有限,唯有「多元利用」才能讓山林永續。他相信,只要保有白色的純真、紅色的熱情與黑色的謹慎,就能在土地上重新找到自我認同。馬賴補充,今天每一道料理都承載著部落的故事,南瓜來自雅韻農場、獵人飯與竹香蒸蛋由哈尼農園提供,展現部落合作精神與地產地消的生活哲學。從土地到餐桌,都是族人共同努力的成果。
英語系115級王姿晨表示,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原資中心活動,身心靈都獲得滿足。她說:「非常感謝學校的用心,今天浸潤在泰雅文化中,一整天參與了許多活動,深刻感受到泰雅族人對土地的珍惜與運用,以及透過林下經濟維持部落產業運作的智慧。歡迎大家都能來部落,讓森林療癒你的心。」
參訪部落產業鏈 讓返鄉夢想藍圖更清晰
來自新竹尖石比麟部落的泰雅族學生孫一表示,自己從小在部落長大,對族群文化有深厚的認同。家中經營果園,與土地的連結深刻。透過原資中心舉辦的參訪活動,他重新思考家鄉產業的未來方向。「這次參訪讓我學到農場經營的思維,也讓我更清楚自己想為家鄉做什麼。希望能帶回更有效率的農法,讓小農有發展精緻農業的機會。」孫一說。
目前就讀公領系的他,擁有童軍與繩索教育背景,計畫未來結合營地體驗與森林療癒,打造兼具文化與冒險教育的部落營地。孫一補充,寒假期間將隨泰雅匠師韋建福老師學習蓋泰雅族傳統家屋、藤編等工藝。「那是我們族人的根,也是我想守護的文化。」
原住民族專責導師 Hana 補充,原資中心透過多元活動,喚起臺師大原民生對部落的記憶與連結。11月10日以「部落祭儀」為主題,舉辦「記憶」攝影展,讓更多人看見原住民族生活樣貌與精神信仰。當文化被理解、被尊重,就能持續被延續。
黃志祥主任補充,臺師大推動全民原教不遺餘力,活動吸引多元族群參與,其中包含來自緬甸與馬來西亞的外籍學生,讓文化交流更具廣度與深度,也展現出師大校園多元共榮氣氛。原資中心將於11月29日辦理「北區大專學生原住民族族語歌唱大賽」;12月7日舉辦「師大Lima盃原住民族學生運動會」,希望大家多多參與。
在學習與體驗中,看見原民文化的智慧與生命力。當理解取代距離,當尊重化為行動,文化的記憶便能在每一次的走訪與對話中,持續被看見、被延續。
(撰文:校園記者華語碩林姿均/ 編輯:張適/ 核稿: 胡世澤)
圖文資料連結: https://pr.ntnu.edu.tw/ntnunews/index.php?mode=data&id=23884








